新媒兔服务平台

产品跟运营吵架(运营和产品沟通)_买卖快手号

2021-11-19 17:17
383

人与人之间只有三种关系。他跟你骂我,你跟我骂他,我跟他骂你。

产品和运营之间的争斗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话题,只是因为产品和运营天生就是敌对的,互相制衡。

为什么是天生的敌意?不是说产品和运营是一家人,产品生孩子,运输有营养的孩子吗?

这是理想状态。

现实:产品满足的是用户的需求,运营满足的是用户的欲望。道不同很难共谋。

从企业的职能构成上来说: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只能感知产品功能和操作行为。所以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公司只有两类岗位:产品和运营。我们可以把所有“以用户为中心”的工作都附加到产品系统上,围绕产品经理展开工作,比如技术岗、测试岗、设计师、运营中的后端操作员等。这些岗位是企业中典型的资产缔造者,他们的目的是服务用户,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;还有一些工作是“以业务为中心”,依靠用户实现业务价值,瞄准满足业务营收的需求,比如来自付费客户较多或者用户比较活跃的收入,比如营销、商业营销、销售、运营等等。

从各自的职责上来说,'s劝导是说服用户心服口服,所以产品必须以用户为中心,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;而说服是为了让用户感到兴奋并有所行动,所以我们必须专注于业务,实现业务价值最大化。总之,产品在满足用户价值,运营在压榨用户价值。

说服就是说服用户(即用户满意)并心服口服(即我们常说的推荐和口碑);说动就是让用户动起来(从众或冲动),然后行动,这就是转化率。服务,服务,服务就会有生意。

有人会说:运营不就是产品和服务的无缝连接吗?运营也要承担“服务”的责任?

这是一件很难解释的事情。因此,我称运营商为“服务”产品是“说服”人,目标是先应手,后得心,做的是留存(忠诚);运营是“说动”人,目标是先应心,后得手,做的是转化。.

服务和不满是用户的一厢情愿,操作无法控制。例如,在“运行”岗,促销场景中的价格是允许用户立即“移动”的操作要素。

产品可以解决用户的问题,换句话说,它们可以更好地解决用户的问题,包括洞察用户需求、体验迭代等等。产品本身必须能够自言自语,在用户心中建立一个“非我”的空间。基于内容的产品,内容就是产品,所以,运营能左右的是用户在当下的场景下能不能立即心动和行动。,内容是产品最好的说服引擎。

运营是在留住产品用户的基础上寻求商业价值,往往从用户的心理bug出发,让用户产生瞬间的心理变化,比如双11,用户缺乏警觉性,变得从众冲动,后来发现自己买了一堆不需要的东西。“响应性”指的是用户的心理bug,比如贪婪、从众、炫耀、嫉妒、虚荣、懒惰、色欲……然后运营利用这些人性弱点,快速转化为商业价值。编辑的本质是产品经理资深文案是用户冲动随大流的最好武器。

所以产品是满足用户的需求,运营是满足业务需求,两个目标是相反的。

所以,在现实中,产品往往与运营作对。如何解决这个问题?

一句话:每个运营回合,都要心存“窃取”,频频得手才是运营的最高境界。

太多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是一个极端,太多以业务为中心的运营是另一个极端。这两个极端都将催化产品的迅速消亡。产品要想进行下去,延长生命周期,产品和运营需要相互谦让,比如产品帮助运营降低运营行为发生后的损耗率,做好平衡;始终从运营中反馈业务价值点,让产品为合理经营开绿灯,不断反馈客户需求。

其实除了这种根深蒂固的矛盾,在如今的互联网公司中,产品和运营的争斗也只是表面原因:

谁在价值均衡,寻找到一个折中点。!主导谁目前产品睡在席梦思上,操作一直是一对一,三对一天!其实运营依赖于产品本身,只有产品被用户认可,运营才能从中学习。产品在为运营培育商业土壤,运营在帮助产品实现价值。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,那就是帮助企业成功:产品决定企业能做多大,运营决定企业能做多久。

谁会是1、 权责分配上:!的运营工具现状是所有产品都喜欢做前台,不愿意花时间做后台运营工具,导致运营效率下降。

谁来承担2、 运营工具上:!的责任现状是产品和运营的关键绩效指标完全混乱。产品的kpi更多体现在产品开发周期上,很少承载业务指标。比如什么功能在什么时间点完成;运营的kpi是基于业务目标,比如要达到多少日活跃用户,转化率要优化到什么水平,一个季度要完成多少销售等等。

3、 kpi定义上:产品不是由鸟类经营的。有些产品经理认为我设计了产品,放到线上了,以后就要看运营了。但在战略实施过程中,运营会发现需要产品支持的产品。打个比方,4、 运营配合上:产品把基本台面设计好之后,灯光音响设备准备充分,运营开始走上舞台。产品搭台、运营唱戏。用户是来看戏剧的,不是来看舞台的。但舞台必须明亮舒适,有茶和瓜子招待。

最后,从职场生存链来看,产品和运营的鄙视链自然存在。戏种不同,灯光也就不同,需要的音响音质也不同,所以运营的每一场戏,产品都需要在舞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调整设计架构,以完成一场演出。

只要有“岗位职责”存在,就一定存在扯皮。

#专栏作家#

李翰,微信微信官方账号:weboper,大家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,前网站运营108个人站长,前主街网络运营副总监。畅销书《运营实战指南》作者,互联网产品运营知识思维导图作者。关于互联网产品运营的文章有15万字。关注内容型社区和新媒体,擅长运营优化、数据分析和文案撰写,一直潜心钻研“四二”运营技巧!

本文由大家作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。

图片来自unsplash,基于CC0协议。

奖励作者,鼓励TA抓紧创作!感谢4个人的奖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