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媒兔服务平台

运营喵是什么(运营狗们的习惯)_出售快手账号

2021-11-12 10:57
193

对于一定层次的人来说,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。在这个前提下考虑其他层面的问题并不是没有道理,但也不要太过主观臆断。

你是否经常遇到以下场景:

老板拍脑袋做决策,喜跟风。看到别人家在做什么时,他想自己做。不管适合不适合他,让一般的仆人先做。互联网不就是试错吗?

产品流程复杂,用户不会用,你必须反复向用户解释,你需要为用户写一份产品说明书。用户真的有时间看你的说明书吗?

设计排期屎长,复印完了,一个星期都没有动静。终于,我终于出来了,瘫痪或杀死马特!你是被猴子邀请的逗趣者吗?

研发不用心,bug多多,产品运营变压器的一线客服,一天需要处理上百个投诉。你有空的时候能做点别的吗?

运营计划从不严格执行,自己的执行力不够显然想出了一个他认为完美的计划,但最终他没能成功。

在和一些运营商沟通的时候,我经常会问他们在目前的工作中遇到了哪些难以克服的问题,是什么让他们在工作中心酸无助。一方面希望能从别人的问题中找到一些共性,提高工作效率。另一方面,我也希望看看能不能通过沟通解决一些问题。

今天,我们将总结一下伤害运营商的“痛点”。

一.运营工作没方向

无论是成熟的大公司,还是刚成立的创业公司,运营上没有方向都是通病。

许多大公司喜欢先开枪,然后瞄准。如果他们觉得这个东西需要火,他们会找一群人来做。如果半年没有进展,他们会被调到其他球队。如果你不想换工作,会给你一些时间去找工作,放轻松。

因为创业公司一般会选择一些巨头没有做过或者做得不好的方向,缺少模仿对象,对未来没有把握。虽然他们觉得自己的大方向是对的,用户需要这样的产品,但是具体怎么做,怎么让别人知道和认可你的产品呢?基本上是迷茫,今天撞东墙,明天撞西墙。操作需要试错是肯定的,但如果长期找不到方向,产品可能活不下去。

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。也许我的主要精力是如何做好执行力。随着工作时间的积累,我发现运营工作之中充斥着太多没方向的事了。真能有清晰的工作目标与明确的执行手段的不多。

二.重产品而轻运营

写这篇文章之前,我在微信上做了一个小调查,发现大部分运营商都会吐槽这个问题。据我所知,产品经理是属于造产品的,运营是属于推销产品的,这两者的地位应该是相等,只是不在同时期重点不同。.

如果产品刚刚推出,那么重点应该放在产品上。因为现阶段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,产品还不完善。如果生产出一个用户用不上的“东西”,那就没什么可操作的了。

当一个产品已经上线很久,并且已经成熟的时候,通过优化产品所能带来的价值是极其有限的,除非产品经理真的有一些开创性的想法或者是和别人竞争的能力,但这基本上是无法避免的。而且即使能在产品上有一些大的突破,也是不可避免的,因为能在产品上构建的壁垒太容易被打破了。

在产品成熟期,注重产品体验的提升绝对没有错。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如果过于注重产品而忽略了运营的支撑,就不会说产品能不能做好,或者至少不能把产品“推”好。除非你能造出类似iPhone的产品,让用户争相购买,否则迟早会被市场淘汰。

三.队友不给力

运营岗位其实是一个需要强力支撑的岗位。

每一个优秀的活动和运营计划都是在R&D和设计的支持下完成的。

光靠几个运营是很难完成拉新、留旧、促进日常工作、增加收入等很多指标的,除非是运营部门本身配备了美工和研发,否则光靠运营是很难的。大多数情况下,手术需要的支持很少,所以不需要特别的协助,只是偶尔的协助。如果不能支持,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
很多优秀的产品都是靠资金和人力堆积起来的。杜蕾斯需要一个团队才能在微博上做好账号,更不用说产品了?

此时,接线员一方面得做到自己对技能的掌握,尽量做到不求人,另一方面其他岗位的同事适当的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。.

四.人力不到位

操作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,需要有人去执行。如果人力不到位,东西不砍,最后只能跑。网上关于产品减法的文章很多,但是很少有人提到操作减法,这可能是因为操作是一种积累。在很多情况下,虽然人力减少了,但之前的积累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偿还。短期内不会直观地看到数据的下降,这让很多人忽略了运算的减法,觉得不用约简就能做出来。

这里有一个例子。之前我们有一个微博账号,很好,在行业内很有影响力,基本上把竞争产品都干掉了。但是,负责人走后,没有专门的人接手。基本上维持了分配给半个实习生的人力。起初,没有太多的数据下降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它失败了。现在基本降到和竞品一样的水平。

一方面,如果当人力资源不足应付这么多工作的时候,就一定要做减法,如果不愿意或者暂时没法做减法,至少要确定一个重点来做事。运营商的工作非常饱和,虽然各种渠道的运营勉强维持,但最终每个渠道的分布都是有限的,不可能有很大的成就。另一方面,这会扼杀员工的创造力,没有时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去发挥。久而久之,员工会离职,有能力的人不愿意只做操作。

五.执行力不够

我说了很多外因,但这里是内因。不同行业、不同产品形态的运作大不相同,但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件事:

好的想法是基于对行业、产品和用户的深刻理解。很多人每天都在问别人(尤其是知乎),我现在在做一个XXX产品,怎么把操作做好?其实这是缺乏理解的表现。别人很难了解你的实际情况,不能给你切实可行的建议。如果有这个时间,最好和用户取得联系,观察竞争产品。

执行力强是基于责任心,愿意对产品和用户负责,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。在实施过程中,很多细节没人能监督,最终能否做好还要看实施者。此外,操作工作往往是累积的,一次失败可能不会反映在数据中。从长远来看,当事件发生时,为时已晚。

分析总结是习惯,坚持是自然。只要我们能坚持一两次,就自然会坚持很久。

即使这三件事之中最基础的就是执行力,一切都是建立在高效的执行之上。目前对行业、产品、用户了解不多,低头好好干,也有成长的机会。如果基本实现不好,其他就不讨论了。据我观察,大多数人的执行力都不是很强。如果你能偷懒,你永远不会主动找事情做,周末放弃,做事不追求细节。

六.没有自知之明

前段时间,梁宁的一篇文章提到了互联网人职业生涯的四个层次:第一个层次是行动执行,第二个层次是任务执行,第三个层次是战略管理,第四个层次是战略决策。

然而,许多处于某一层级的人,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,在这个前提下去考虑别的层级的问题未尝不可,但不要过多的指手画脚。人喜欢夸耀自己在不同层面上做事。这样的人一般都是自吹自擂的,明明每天都在做执行力,在说策略,完全没有根据。就说马云说的“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,不要给我写战略报告,不要盲目提阿里的发展规划.谁提到它就会离开!但你当了三年阿里,我会一直听你说。”

我的一个朋友曾经问过她的老领导:在什么情况下下属可以给领导提建议?当时领导给了她答案:如果领导很信任你,你可以提建议。我觉得我说的挺对的,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。

#专栏作家#

翟晓虎,微信微信官方账号:云映淼个人网站:www.yunyingmiao.com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,新浪云运营计算产品。

本文由作者授权,未经本网站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奖励作者,鼓励TA努力!欣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