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使熟记驾驶手册也不会让你成为真正的司机。加速时需要感受踩油门的感觉;需要了解开车时如何变道;根据位置,当指示灯变黄时,不需要踩刹车。而这些都需要你在实践中不断体验和感受。
是大家不得不关注的一个方向,因为解决流量问题始终是企业的痛点,而社区则代表着新一波的流量红利。对于企业来说,这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。可以肯定的是,这绝对不是一个伪命题。
废话不多说,我们来讨论企业应该如何运营社区来实现商业价值。
公司需要在运营社区之前理清业务流程。梳理企业的业务流程非常重要,它决定了企业的战略方向。我们最怕的就是赔钱赚到钱。社区活跃了,就没有改造。问题在于没有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。
梳理业务,只需要了解两件事:交易结构和交易对象。然后判断社区在公司业务中的位置。不要在这个案子上胡说八道:
案例一:
一家培训公司在其整个交易结构中有四个贸易伙伴。客户是C端用户和企业,内部利益交易者是专职和签约讲师。在企业发展的第一阶段,主要价值是培训,而在第二阶段,可能偏向于人力资源和招聘服务,在第三阶段,可能侧重于天使投资。
这是互联网培训行业典型的交易结构。运营社区时,目标主要是C端用户,这是一个学习型社区,社区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案例二:
上图是我之前工作过的一家金融服务公司的交易结构。公司主要使用在线微课、文章、培训等。作为一种引流方式而非主要盈利点,其主要价值在于资金与资产的对接服务。
社区是一个学习型社区,起到为用户提供专业知识服务,提高用户对平台的粘性和信任度,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转型的作用。
社区运营对象主要是企业、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平台。但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,三者共同操作并不合适。因为这会与企业的核心业务发生冲突。
不了解用户是大多数人的通病。很多企业都问过我,“哦,为什么我们做活动这么累,用户不配合我们?”?我只是问,你对现有用户了解多少?你对他们了解多少?你为他们做过什么研究吗?
有的根本就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,还有的说我们做过问卷,但是效果不大!问题很简单:
你在问卷里做了这么多填空题,谁有时间慢慢给你填?
你没有任何指导。他们处理它,给你你根本不能使用的信息。
填完之后,你还是站在一边。估计这些数据再也不会被管理了。
所以,你做了很多事情,除了没有用心去做,没有用脑子去做,只是作为一个仪式性的任务。
我们应该了解用户的哪些信息?
用户的行业分布,了解行业信息,掌握部分行业需求;
挖掘他们的需求,把需求分为三类:一类是业务需求,另一类是知识需求,还有一类是生活需求;
了解用户目前主要参与的组织,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,他们分配时间和精力的方式,以及他们认为更好的社区。我们做的是对用户的能量进行划分,所以要知道他的能量分布和他的关注点,这样才能知道企业社群在他们心目中的正确位置;
了解用户最喜欢什么样的社区,以及自己喜欢的社区状态,从而管理好用户的期望。
如果我们依赖员工一个个提问,这种工作量会极其巨大。如何以最小的人工成本促进用户信息的理解?步骤如下:
做一个标准的信息模板,用户进来的时候一开始就马上做这个工作,后期执行成本会增加。
客观事实多,主观判断少的内容填写,不要说一些笼统的东西。
以后新用户的信息收集可以交给轮岗组经理,以后进来的新用户可以直接把老用户的模板扔在他面前让他填写。
简而言之,在初始阶段,努力控制质量,而在后期,你的执行成本几乎为零。
社区的内容分为两部分:
企业生产的内容:文章、视频和各种资料发挥媒体作用,服务用户的同时进行对外传播;
用户生成的内容:组内用户主动生成的内容。振兴一个社区取决于成员之间的互动,而互动又取决于话题。
所以,盘活社区就是创造话题进行实时互动。我们可以创建什么样的话题来吸引用户?
如图所示,话题分为三类:一类是通用话题,一类是专业话题,一类是个性化话题。万能话题就是你可以和他谈任何行业的任何职位,你可以全盘接受,在不了解用户的阶段可以盲目使用。专业话题正如其名,而个性化话题则需要用户研究。
确定话题方向后,要组织好,话题讨论的具体实施非常关键。讨论分为随机讨论和正式讨论。前者是日常及时聊天,后者是大规模专题讨论。具体流程如下:
目前大部分培训公司都是依靠名师的资源来授课,或者是行业专家,所以可以不断的制作内容。
这种模式的缺点如下:
老师都是合同制而不是内部员工,所以整体管理成本高,很多都是翅膀硬了就单飞。
平台已经成为一些名师收获流量的渠道之一,不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
而且一些素质差的老师会影响平台的口碑。
教学负担过重,精力投入过大。
名师的资源总是有限的。
因此,用户话题的互动讨论非常重要,这是真正决定社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。
著名演讲机构TED并没有过分依赖一些大咖来支持这个领域,而是通过一个模式真正形成了自己的品牌。TED一定是很多人都知道的,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他们中有谁是非常好的演讲者。
对于互联网教育平台,用户一定觉得平台很牛逼,而不仅仅是一些讲师。
毕竟,任何决定都会在地面上执行,由人来执行。如果你依靠自己的员工进行管理,你将无法承担人力的负担,如果你的员工任务超负荷,服务质量将难以保证。
因此,运营社区必须学会让你的用户管理你的用户。有人说我们也在这么做。社区里也成立了班级委员会。但还是不管用!
我只想说:
别人为什么要辛苦帮你?
遇到一个心地善良的人,你总会让别人去做,你会透支自己到死。你们都有工作。
社区管理必须轮流进行,然后需要配备相应的激励制度。千万不要给别人画饼,给别人荣誉证书,或者承诺好机会。说实话,有脑子的人不吃这一套。
社区管理的原则是平衡,学会分配任务,勤于思考如何偷懒。轮换的好处是用户负担不会太重,因为一旦有人超负荷,肯定会影响整体质量,对大家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。如果你每周轮换一次,那一年至少有52个人会非常活跃。如果他们再互相搅动,效果可想而知。
激励是最好的物质激励。有人会说成本太高了!羊毛出在羊身上,你可以从用户的费用里抠出一点来激励和消停!
人性本恶,喜欢得寸进尺。并不是你服务得越好,用户就会越满意。有些用户真的想让你在买2元的时候做出一万元的效果,还真以为自己是神。这种用户有时候会让你很想拍死他。
当然,有些用户不是天生就这么贱,而是被你惯坏了。所以用户期待管理是非常重要的,否则你的服务成本会极高。
现在社区领域真的是一片蓝海。看看你在微信里加的微信群。有多少真的让你满意?你的竞争对手打得很差,你有很多机会。
当每个人都玩得这么差的时候,做好用户期望管理工具是相当容易的。具体流程如下:
什么样的社区才能称得上优质社区?按照进来的人的等级划分,进来的都是一群业内大咖,但他们几乎不说话,对你来说意义不大。
社区的信息每天1: 00都是999,各种信息都被屏蔽,对大家来说也是一种骚扰。因此,运营社区应该确定什么状态是最佳状态。
我理解最好的参考指标是:话题参与度、用户抛出问题的解决率、文章转发率、内容价值。剩下的需要主观感知。
当你的社区达到一定数量级的时候,可以找一些互补的企业组成社区联盟。让他们提供一些奖品,为用户创造利益。各种福利也可以反向激发社区成员的参与感,提高他们的粘性和贡献热情。
市场上优质社区很少,所以企业的机会还是很多的。虽然运营的话题很热,但还是在蓝海。赶紧努力抓住这个红利吧!
即使熟记驾驶手册也不会让你成为真正的司机。加速时需要感受踩油门的感觉;需要了解开车时如何变道;根据位置,当指示灯变黄时,不需要踩刹车。而这些都需要你在实践中不断体验和感受。
社区四部曲一:社区对企业的具体价值是什么?
社区四部曲二:游戏思维在社区运营中的作用。
社区三部曲3:如何用游戏思维在公司内部建立学习型社区?
作者:冯建(微信号:753007292),实发社区运营,为企业定制社区运营规划和实施方案。
本文最初由@冯建发布,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。未经允许禁止复制。
奖励作者,鼓励TA努力!欣赏